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院概况 | 机构设置 | 人才培养 | 教学科研 | 学生工作 | 教务管理 | 校友之家 | 综合服务 | 信息公开 | 招生服务 
当前位置: 首页>>预科动态>>正文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贵州民族大学预科教育学院学子赴贵州三穗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学活动
2025-05-13 09:52 冉永丽  审核人:

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预科教育学院党委于5月9日至10日组织师生赴贵州三穗“黔源森竹编工艺厂”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研学活动暨预科教育学院教工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坚定理想信念,端正入党动机”教学活动。

出发前,学院党委书记梁毅专门召集参加此次活动的全体同学,就此次活动的行程、安全、纪律等作出深入细致的要求,梁毅指出,本次活动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我们要通过此次研学实践,更加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并能结合自身兴趣及专长,今后能在非遗文化领域能够有所建树,希望同学们在本次研学活动中,收获知识、收获快乐、收获成长。

贵州三穗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开始于明末清初,已有400余年的编制历史,是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传统的竹编主要有斗笠、背篼、竹篮、竹筛、撮箕、晒席、鱼啭等,大多用于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通过长期的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竹编技艺逐渐融合了美学理念与非遗技艺,在实用性的基础上提升了艺术性和观赏性。如:竹编家具、瓷胎竹杯及精巧的首饰挂件、艺术性的竹包、竹灯等颇具古朴与时尚的文创产品,赋予了竹编工艺新的形式与活力,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了当代市场价值。1972年,瓦寨斗笠曾作为国礼赠送给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2007年,三穗竹编工艺被列为贵州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5月9日,研学的师生们在“黔源森竹编工艺厂”参观了竹编工艺品展示大厅,大厅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精美竹编工艺品,汇集竹编簸箕、竹编筛子、竹编椅子、竹编果盘、竹编收纳筐、竹编时尚手包、竹编动物摆件、竹编字画等各类竹编艺术品,目不暇接。竹编工艺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令现场参观的师生对其精湛的工艺技术无不赞叹。

竹编非遗传承人杨杜鹃老师还向来访的师生们一一讲解了这些竹编工艺品的制作工艺、艺术特点,以及竹编文化发展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等。同时,杨杜鹃老师还回顾了自己的创业历程和在乡村振兴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荣誉,以及党和国家对非遗文化的传承方面给予的扶持政策。

10日,杨杜鹃老师现场教学,带领同学们亲自实践,体验竹编技艺,每个人现场制作一个竹扇,手把手教授同学们如何编织不同花纹的竹编作品,同学们非常认真地聆听制作步骤及方法,通过亲自摸索和学习,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以及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本次研学活动由预科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梁毅同志带队,有52名师生代表参加,是学院近年来探索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系列活动之一。参加活动的师生纷纷表示,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增强了师生们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在这场研学之旅中,预科教育学院的师生们展现出了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和不断学习的求索精神,为学院进一步开展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经验。

图文:冉永丽

一审:潘庆梅

二审:储昌木

三审:梁  毅

关闭窗口
热点文章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版权所有:预科教育学院  地址:中国·贵阳·花溪
电话:83634800  邮编:550025
ICP备案号:Copyright© 2005-2009 All Right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