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提升少数民族预科学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能力,2025年5月8日至9日,预科教育学院潘峰副院长带领杨云、王建平、蔡亚庆三位教师,组织48名预科学生赴贵州省丹寨县开展国家级非遗项目——苗族蜡染技艺研学实践活动。

第一天,在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设立的实践课堂中,著名艺术设计师成昊老师开展专题教学。课程涵盖四大知识模块:一是企业创业历程:解析传统工艺现代化转型的实践路径;二是地域文化图谱:系统梳理贵州各地蜡染技艺的纹样特征与工艺差异;三是技术谱系建构:详解蜡染制作工艺流程及工具革新;四是经典作品解析:重点解读荣获国家级奖项的《百苗图》创作理念与文化价值。

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观摩企业珍藏的蜡染优秀作品集,深入了解非遗活态传承的创新模式。
第二天,在老师指导下,师生开展沉浸式技艺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完整体验蜡染制作全流程:一是纹样设计:依据苗族传统图腾符号进行创新构图,或自由创造;二是点蜡工艺:掌握铜制蜡刀控温技术与运笔力度;三是浸染处理:学习植物靛蓝染色配比与时间控制;四是脱蜡定型:理解物理去蜡与化学固色原理。

在几小时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学生互助”“师生协作”等多元互动模式,涌现出多件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创作品。技艺交流环节,学生就蜡染纹样的拓扑结构、染色工序的化学反应机制等展开专业探讨。

通过本次研学,实现了理论认知与实践能力的双向提升,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的蜡染技艺,还提升了民族文化认同感。学院计划将优秀作品纳入“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觉形象展”,并力争建立蜡染技艺学生创新工坊。学院储昌木院长表示,此类深度研学将成为预科教育特色实践课程,助力培养具有文化自觉的非遗传承新生力量。

一审:潘庆梅
二审:储昌木
三审:梁 毅